×

陈丽华的儿子为什么姓赵

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胡亥为什么不姓嬴?秦始皇为什么姓赵秦国和赵国有什么关系

ccaily ccaily 发表于2022-09-30 22:13:44 浏览10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秦始皇为什么姓赵秦国和赵国有什么关系现在的影视剧漫天称呼秦始皇为“嬴政“其实是不准确的,秦始皇为什么姓赵,而是当时的习惯姓不加入称呼中,西汉之后姓氏不分,所以姓赵,但秦国公族却坚持姓赵周武王伐纣杀了赢族的恶来,姓氏问题永远和社会等级关系相联系,姓氏有别。

秦始皇的儿子扶苏、胡亥为什么不姓嬴

先说说姓和氏的区别。

最简单的说法是,氏别贵贱,姓别婚姻。

姓别婚姻,是因为先民们在几千年前就早知道近亲繁殖是有害的。为了保证人口的质量,就是杜绝近亲结婚的现象。于是,以姓表明血缘关系。而氏是同一社会群体的标志。也就是所谓的氏族。同一氏族中,可以有不同血缘关系的人员组成。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举例来说明。

《红楼梦》里的贾政,姓贾氏,对他来说,姓与氏是同一的。姓既是血缘的标志,也是氏族的标志。但他的夫人姓王,王姓女子嫁给贾家,就成了贾王氏。这时,王夫人的姓是王,这代表她的血统,而他的氏,变成贾氏。这就是姓与氏的关系。

贾氏,就是贾家大家族。在文化传承上,与古代的氏族是一样。贾氏族中,不一定全是姓贾的,比如,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嫁。周瑞家的,其实不姓周,娘家姓什么不知道。周,是他丈夫周瑞家的姓。因此,周瑞家的是嫁给周瑞后变成周氏的。但是,周瑞是贾家的奴仆。在人身归属上,他是属于贾家的人。所以,实际上,周瑞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有姓无氏。所以,姓氏问题永远和社会等级关系相联系。

下面再说称呼。中国人有名、字、号。现在我们觉得,姓加名是标准称呼,也就是叫姓名。对所有人一律称姓名,是现代社会平等观念之下的一种习俗。古代等级社会之下,不是这样。大体规则是,上对下可称名,平级称字,下对上称号。因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贵族的称号,不是姓加名的方式。所以,对于上层人物 ,现实中的称呼都不是后来一般人通行的姓加名模式。

我们都知道,秦国是赢姓。按姓加名的称呼,秦始皇应称为赢政,他的儿子扶苏,应该叫赢扶苏,胡亥应该叫赢胡亥。但这不是当时的称呼习惯。秦始皇的父亲是为质于赵国的王子,他的母亲又是赵国人,所以,秦国王室为了区别,可以称其为赵政。赵,相当于秦氏皇母亲的氏。秦始皇的母亲等长辈称呼他,就是叫名字政。但是秦国其它人,可不能这么称呼,当他当秦王的时候,就呼之秦王政,当他当了皇帝之后,就称之为皇帝。这就是所谓的下对上称号。始皇帝,就是秦始皇的号。

扶苏和胡亥都是公子,公子是他们二人的号,所以,一般对他们的称呼就是公子扶苏,公子胡亥。等到胡亥当了皇帝,就是二世皇帝。简称秦二世。他们不是不姓赢,而是当时的习惯姓不加入称呼中。

我们可以再举个汉代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汉武帝的儿子刘据曾经被立为太子。后来因为巫蛊之祸,刘据造反被杀。我们现在觉得,当时的人就应该称呼太子刘据。其实不然,当时刘据是被称为卫太子。卫是他母亲卫子夫的姓。同样,刘据的儿子叫刘进,当时也不叫名字,而叫“史皇孙”,史是刘进的母亲史良娣的姓,皇孙是号,因为他是汉武皇帝的孙子。刘进的儿子叫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刘 病已也不能叫,当时叫“皇曾孙”。虽然他以犯人的身份居于掖庭。但血统的尊贵,使得下层平民不能叫他名字,只能叫“皇曾孙”。

卫太子姓刘,史皇孙也姓刘,皇曾孙也姓刘。但当时人对他们的称呼都不带刘字。还是尊号。号有尊重的意味在内。秦始皇的儿子与汉代刘家的情况是一样的。史书上虽然没提姓赢。但他们姓赢是没有问题的。

秦始皇为什么姓赵秦国和赵国有什么关系

现在的影视剧漫天称呼秦始皇为“嬴政“其实是不准确的,他应该称呼为“赵政”。秦始皇为什么姓赵,很多人不理解。今天我们来说叨说叨。

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是一个族源符号,氏是姓的分支。一个族姓会衍生出很多氏。

古文化研究大家王力教授对古代姓氏制度做过专门的论述。

上古时,姓氏有别,姓为族号,氏为姓的分支。秦为嬴姓,以赵为氏。

最早的姓是母系血缘符号,比如赢姓、姬姓、姜姓、芈姓等,他们起源于母系社会,带有女字旁。

而氏是后来演化出来的代表父系血缘的符号,父系一族中在哪里开支散叶,获得“封地“或“封号“等尊荣就会衍生出氏。氏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

赢姓起源很早,那是族号。赢族造父在周穆王时期得到重用,受封赵城,故氏赵。

根据《史记》记载赢姓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大费,大费曾经辅助大禹治水,后来又帮舜帝驯服鸟兽,舜帝赐姓“赢”。

赢姓一族曾经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因此在商朝很显贵,并封为诸侯。赢姓子孙的蜚廉和恶来父子侍奉商纣王。周武王伐纣后,赢姓一族遭到排挤被驱逐到西戎,即现在的甘肃陇西一代。

直到周穆王时期,赢族造父为周穆王赶车。周穆王出巡,国内发生叛乱,造父替周穆王驾车,长途奔袭回朝平叛有功,被封到赵城,造父一支从此姓赵。赢姓一族很多人因造父受到宠信,蒙恩居住在赵成而姓赵。

《史记》对秦国公族的姓氏记载有点混乱,秦始皇先祖受封秦地,应氏秦,但秦国公族却坚持姓赵

周武王伐纣杀了赢族的恶来,恶来的后代有个叫非子,他居住在犬丘,善于养马和其他牲畜,周孝王分封非子在秦地建城邑,称号秦赢,后来有秦仲(周封为大夫)这一支往下传。按理说秦始皇这一支应该是“赢姓秦氏”。

但司马迁却在《秦本纪》最后说,秦国的宗族因为他们的先人造父被封在赵城,所以姓赵。《史记.秦始皇本纪》直接记载秦始皇“名为政,姓赵氏”。

周代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作用不同的。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联系,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作用不同。 如秦是赢姓,楚是芈姓,齐是姜姓等。因此先秦时期的女子留在典籍里的如秦赢、庄姜、宣姜、息妫之类冠以各自的“姓“加所出国、所嫁国君或卿大夫的称号。

因此,先秦正统的称谓秦始皇应该称“赵政“或“秦政“,而不应该是“嬴政“。西汉之后姓氏不分,姓的原始概念逐渐消失,一直到宋代之前,古书中都没有“嬴政”这称呼。而在近代之后,秦始皇称为“嬴政”真正流行,很多通史著作把秦始皇称为“嬴政”。

秦赵有共同的祖先,都是赢姓一族。

秦国的祖先,和赵国的祖先同出一人,即蜚廉。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季胜,季胜的后代就是赵人;另一个儿子是恶来,恶来的后代就是秦赢。

战国末期,秦赵两国交锋最激烈,真是应了那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资料链接

《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姓氏制度题外话

不太了解中国古文明的人,会跟着附会说我们的民族没有信仰。什么是信仰?让一个人信守和尊奉的道德标尺就是信仰。汉族追慕先祖就是一种信仰,中华文明传承千年就是靠这个血脉维系着,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几千年来对一个人最大的褒奖就是“光宗耀祖”,最大的贬低就是骂他是“不孝子孙”。这些最基本的理念扎根在每个普通老百姓的心中,这不是信仰吗。

任正非大女儿孟晚舟,二女儿姚安娜,为什么三个姓

任正非是上门女婿,生的女儿随母姓,生的儿子属于父姓。这个也符合上门女婿的特征。生的男孩随父亲姓也是符合继承香火的一个传统文化。至于第2任妻子生的女儿,已经不属于上门女婿的特征。但是前面的女儿都属母姓了,第二任妻子生的,女儿随母姓也说得过去。